BIM运维浅析-企业为什么要用BIM
时间:2022-12-19
近些年来BIM技术不断推广发展,在各行业领域得以实施应用,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真正应用在运维中的案例却不多,BIM的运维通常可以理解为运用BIM技术与运营维护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建筑的空间、设备资产等进行科学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防,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具体实施中常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将BIM模型、运维系统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应用,最终实现如设备运行管理、能源管理、安保系统、租户管理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BIM在运维阶段具体都能做些什么?
1.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主要应用于照明、消防等各系统和设备空间定位。获取各系统和设备空间位置信息,把编号或文字表示转换为三维图形位置信息,直观形象且方便查找。如通过RFID获取大楼安保人员位置,消防报警时,在BIM模型上快速定位其所在位置,并查看周边疏散通道和重要设备等。此外,应用于内部空间设施可视化。传统建筑业信息都存在于二维图纸和各种机电设备操作手册上,需要使用时由专业人员去查找、理解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而利用BIM技术将建立一个可视化三维信息模型,所有数据和信息可以从模型中快速获取和调用。如装修时可快速获取不可拆除的管线、承重墙等建筑构件的相关属性。
2.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主要包括设施装修、空间规划和维护操作。BIM技术能够提供关于建筑项目协调一致、可计算的信息,信息得以共享和重复使用,由此业主和运营商便可降低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而导致的成本损失。此外还可对重要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把原来商业地产中独立运行的各设备通过RFID等技术汇总到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因此BIM技术设施管理在地铁运营维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需要大量高新技术的建筑,如大型医院、机场、厂房等,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3.隐蔽工程管理
建筑设计时可能会对一些隐蔽管线信息不能充分重视,特别是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这些数据的丢失可能会为日后的安全工作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BIM技术的运维可以管理复杂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及相关管井,可快速获取管线信息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当改建或二次装修时可避开现有管网位置,便于管网施工维修、更换设备和定位,内部相关人员可共享这些电子信息,有变化可随时调整,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得以长期保存。
4.应急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管理杜绝消防盲区的出现。公共、大型和高层建筑等作为人流聚集区域,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非常重要,一般突发事件处理仅仅关注响应和救援,而通过BIM技术的运维管理对突发事件应对包括预防、警报和处理。如遇消防事件,管理系统可通过喷淋感应器感应着火信息,在BIM信息模型管理界面中自动触发火警警报,对起火位置进行快速定位显示,控制中心可及时查询相应周围环境和设备情况,为及时疏散人群和处理灾情提供重要信息。
5.节能减排管理
通过BIM结合物联网技术,使得日常能源管理监控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电表、水表、煤气表,可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基本功能,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系统还可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可及时收集所有能源信息,通过开发的能源管理功能模块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对异常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警告或标识,高效便捷,节能减排。
6.BIM运维的实现方式
根据不同项目的BIM应用现状,可以先建立BIM模型或数据库,后期根据需求做BIM运维。可能前后并不衔接,但先得到一个具有相关数据接口和达到相关深度的BIM模型,积累起来基础数据,等到成熟的时候可再实施运维管理。也可一步到位,这一类项目必须要有明确的运维目标和可实现途径,从项目一开始就为BIM全生命周期的实施计划统筹,每一阶段都要考虑承上启下的衔接,但这一思路的局限性在于其适用范围,也要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做BIM运维。
相信随着BIM技术不断发展推广,以及在数字新时期各行业领域对于智慧科技的不断探索,BIM技术自我不断提升完善,延展融合,将引领和串联起更多的行业领域智慧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商业地产的开发运维将创造巨大的价值。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BIM技术在运维管理阶段的应用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将物联网技术和BIM技术相融合,并引入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中,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真正实现BIM运维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各行业各领域共同合作努力,不停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