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吉林、山东、深圳等多地再次出现疫情,不少地区的城市公共交通按下了暂停键,有的区域仍保持停运状态,而有些城市则已率先重启。
在深圳,从3月21日开始,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公交、地铁全面恢复运行,暂停下来的城市正在重启;在吉林,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物资通过铁路不间断地运抵“疫区”;在北京,公交地铁定期都会进行环境核酸检测,让通勤乘客放心出行。
3月18日,北京地铁焦化厂车辆段,工作人员正在对入库列车进行消毒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深圳暂停的交通正在重启
3月14日,深圳按下了暂停键,全市公交、地铁预计从当日起暂停运营直至3月20日。
通过社交平台,我们看到了按下暂停键后深圳的生活,往日喧嚣的街道变得宁静,高架桥上也只有零星车灯闪烁,夜色下的十字街头没有路人,偶尔驶过一辆亮着绿灯的出租车。
在公交地铁停运的特殊时期,经过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沟通协调,开通了抗疫保障专线。同时,深圳市交通部门还联合巡游出租车公司、网约出租车企业为抗疫人员上下班提供必要出行保障,每天派出150多台车,保障1000多名抗疫人员出行。
针对因承担防疫任务等工作需要、市民就医看病等应急出行需要,深圳交通部门储备了一定量的巡游出租车,为必要出行提供保障,有需要的市民可通过电召平台95128预约巡游出租车。
据统计,深圳出租车行业的40多支爱心车队也都坚持出车,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滴滴出行也迅速在深圳组建“党员司机抗疫保障车队”,为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提供免费出行用车保障,以及负责防疫物资输送、核酸样本转运等工作。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深圳多区相继实现了动态清零。
根据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此前发布的通告,从3月18日起,深圳的盐田、坪山、光明、大鹏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五区复工,地铁、公交也更早地恢复了运营。深圳地铁6号线、8号线部分站点恢复有限度运营,不过,进入车站还须凭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或当天(24小时内)核酸采样凭证(记录),并扫描场所码进行登记。
3月20日,深圳市发布了最新通告,自3月14日以来,深圳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从周一(3月21日)开始,深圳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公交、地铁全面恢复运行,不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仍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各类物资通过铁路运抵吉林
而在3000公里外的吉林长春,当地人的生活也因为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半个月的时间,吉林省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的感染者数量已经过万。
“从调度全省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要素供应等物资保障情况看,吉林省医疗防疫物资只能满足两到三天的需要,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各方支持。”在3月15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的第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力开诚布公地说出了当时他们遇到的实际情况。
媒体报道后,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希望尽快解决,吉林加油”,还有不少人咨询是否可以向吉林捐赠防疫物资。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正在通过铁路运往吉林。3月15日7时45分,北京站就接到通知,240箱核酸检测试剂盒将搭载K339次和T297次旅客列车由北京运往长春。9时整,240箱核酸检测试剂盒运抵北京站,逐件消毒后,按照重点物资装运要求,单独办理相关手续。K339次和T297次列车进站后,现场装卸人员快速将货物搬运上行李车,并与列车行李员办理站车交接。装卸完成后,两趟列车分别载着防疫物资开往疫情防控一线。
各地铁路部门也都在行动,当天晚上,装载113件民生和防疫物资的K339、T297次旅客列车接续从沈阳北站出发,驶向长春站,迅速驰援吉林省各地战“疫”前线。
第二天,驰援战“疫”前线的列车仍在前行。
3月16日19时11分,G4578次列车满载着医用口罩和医用呼吸机抵达长春西站,这正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开的防疫物资高铁专列,全力支援吉林疫情防控一线。
北京公交做好消毒防疫措施
3月18日,刚刚暖和了几天的北京迎来了返场的雪花,气温骤降,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不过这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北京公交集团菜户营桥场站消毒员杨士元手中的工作。
中午12点50分,她看了眼手机,马上要到给车辆消毒的时间,她穿戴好工作服,拿好消毒登记簿、消毒喷壶和抹布,走上了一辆刚刚完成运营任务的公交车,她需要抓紧时间完成对车辆的消毒工作,座椅、扶手、刷卡机等乘客接触较多区域也都是消毒的重点。
3月18日,北京公交集团菜户营桥场站,工作人员对车厢内进行消毒。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了解,按照“一车不落,全面覆盖”的标准,北京公交每日对2.1万多辆公交运营车辆和700余处所属场站、办公场所进行严格消毒。常规线路公交车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北京市相关要求消毒,途经中高风险区域和跨境公交线路、定制公交和途经火车站、机场、医院等周边重点区域线路,坚持加密消毒频次,座椅、扶手、刷卡机等乘客接触较多区域着重消毒。
电车分公司第19车队工会主席张磊告诉记者,除了运营前后做好消毒、车辆在行驶中保持开窗通风等要求,他们对司乘人员也执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班前班后必须测量体温,正常方可上岗下岗,每日配备专用防护口罩,在车辆运营过程中须全程佩戴、每天更换。”
此外,北京公交还会定期对一线职工全员和车辆、场站环境进行核酸检测,在有新增本土病例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线路等加强人员和环境检测。
场站工作人员消毒结束后,还需要填写记录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感染者乘地铁将立即对车站环境采样
疫情发生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地铁运营单位也更加有条不紊。
3月18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了北京地铁7号线焦化厂车辆段,此时,在一列刚刚回库的列车上“地铁列车消毒小分队”正对车辆进行深度消毒。
3月18日,北京地铁焦化厂车辆段,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回库的列车进行消毒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站在最前面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消毒液的喷洒,他背着一个喷洒包,里面装有按照特定比例配置的消毒液。左手握住喷枪,右手不断地上下挤压阀门,消毒液从细长的橡胶管中喷洒而出,散布在列车内的各个角落。
紧随其后的工作人员拿着拖布和抹布,将车厢门把手、扶手、座位、车窗、玻璃等刚刚喷洒过消毒液的地方再擦拭一遍,就连座椅下方这样的“死角地带”都不能放过。每趟列车消毒作业都需要40分钟到1小时才能弄完。
7号线检修中心副主任李立群说,“就拿我们地铁7号线来说,每列列车回库到出库期间要进行5次消杀作业,运营的列车在折返时也都会进行消杀工作。乘客容易触摸到的车门、扶手、座椅等部位都是消杀的重点,列车通风口也是重点消杀区域。”
而为了保证乘客乘坐地铁时不会闻到过于明显的异味,列车在正线运营时,车厢按最大通风量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畅通。
除了列车以外,车站乘客手部频繁触摸的闸机、扶梯扶手等部位在运营时段每小时消毒一次,其他公共区、运营设备设施、卫生间每两小时消毒一次。
根据近期公布的北京市病例情况,一些感染者曾乘坐过地铁出行,这也让一些市民有所担忧。
对此,记者从北京地铁方面了解到,一旦发布会通报有病例曾乘地铁,他们将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在执行日常消杀标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病例行程轨迹的车站、列车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已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涉及的列车及车站的点位进行环境采样,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保障乘客的平安出行。